暮春时节,趁这次来无锡的机会,第一件事,就是慕名游览了惠泉。这次游惠泉的冲动源自早年前拜读姚雪垠先生的《惠泉吃茶记》。
惠泉被誉为天下名泉,位于无锡市惠山东麓锡惠公园内。据传惠山泉为唐大历年间无锡县令敬澄所开凿。惠山泉源于若冰洞,呈伏流而出成泉。在这之前还有一个人进行开凿,据无锡地方志载,惠泉本出此洞,因岁久壅塞,一个叫若冰的唐代僧人,对泉源进行了疏浚清淤,为了纪念若冰,就把这个泉源称若冰洞。泉池先围砌成上、中两池。上池呈八角形,由八根小巧方柱嵌八块条石以为栏,池深三尺余。中池紧挨上池,呈四方形。池中泉水甘冽可口,味醇甘美,被视为煮茶珍品。到了宋代,又在下方开一大池,呈长方形,实为鱼池。惠山泉原名漪澜泉,池前建有供茶人品茗的漪澜堂。苏东坡曾在此赋诗:“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相传唐代陆羽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眼名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当然,作为茶圣,陆羽评定泉水最具权威性了。随后,刘伯刍、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均推崇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因而后世人们也就称它为二泉了。中唐诗人李绅曾赞扬惠山泉乃“人间灵液”。宋徽宗时,惠山泉水被奉为皇室御用贡品。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五个遒劲雄健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
山以泉名,泉以水名,惠山泉由此名重天下。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还吸引了众多游人和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无锡诗人李绅离开家乡去京城长安做官时,临行前特作《别石泉》赞美惠泉:“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苏东坡曾题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佳句。四方茶客不远千里前来汲取惠山泉水,达官显贵更是慕名而至。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责令地方官派人把泉水装坛密封,专门送到三千里之遥的长安,供他煎茗。宋代苏东坡曾于熙宁年间,专门来惠山泉品茗,并把泉水比作乳水,告诉人们“乳水君当飨惠泉”。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在金军追击仓皇南逃途经无锡时,仍不忘乘雅兴“幸”惠山泉品茗。地方为迎接高宗皇帝特意修建了二泉亭。
在堂弟的引导下,一路浏览了惠山古镇,参观了唐张中丞庙等祠堂文化建筑,便来到寄暢园门前。寄畅园为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下江南时的驻跸之处。今天天气晴好,园内游人如织,其中不乏外国游客。我们先游览了寄畅园内秉礼堂、嘉树堂、凌虚阁等厅堂楼阁景点,参观了御碑亭,便寻到了二泉亭。在绿色掩映下,得以目睹惠泉的芳容。前来探访惠山泉的游客络绎不绝,听口音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
二泉亭下相邻砌有两个精巧的泉池,大概有二尺见方,的确是上为圆池下为方池。据说很早以前人们传说从圆池汲出来的水泡出的茶味道清香纯正,色、香、味俱佳,远远优于方池的泉水。后来有一些文人雅士明明知道两池泉水一脉相通,却要借题添枝加叶,故弄玄虚,故意迷人耳目,把圆池的泉水吹得玄妙无比,借以骗人哄人,无意中充当了惠泉的“广告代言人”,抬高了惠山泉的不凡身价。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大概也听到人们品评圆池方池泉水的优劣,也借巡游江南之机,不但必到惠山泉品水饮茗,而且诗兴大发,禁不住附庸风雅一番,赋诗曰:“惠泉画麓东,冰洞喷乳糜。江南称第二,盛名实能副。流为方圆池,一例石栏甃。圆甘而方劣,此理殊难究。对泉三间屋,朴断称雅构。竹炉就近烹,空诸六根囿”。这首诗后来镌刻在惠山泉前景徽堂 的墙壁上,供人们吟咏。
惠泉水的名贵源远流长。张岱的《陶庵梦忆》中提到一位叫做闵汶上的老头子,很有经济头脑,他看准了惠山泉的珍稀资源,不辞劳苦把惠山泉水运送到几百里以外的南京,卖出了不菲的价格,既赚了银两又享得了好名声。北宋时,京城一些显贵名士也不惜千里之劳顿,以舟车运惠山泉水至开封。惠山泉水也是当时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大文学家欧阳修为了酬谢大学者蔡襄给他的《集古录》撰写的序言,特意精心准备了四件礼品,其中的一件就是一瓶惠山泉水,算作润笔。
我驻足在二泉亭畔,反复打量亭下的圆池和方池。在绿色和阳光的辉映下,平静的泉水似乎在散发着沧桑的岁月之韵,仿佛在诉说往昔的荣光。我走近前去,再次细细目睹惠泉的面容,意在倾听久远的叮咚泉声,感受惠泉的灵动之魂,神游山南海北的茶人前来品茗的繁华场景。时过境迁,只可惜《惠泉吃茶记》里描述的当年人们来此吃茶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再也寻不到市井的烟火气,空留一泓清泉寂然无声。眼前一位温文尔雅的白发老者,仔细端详着惠泉的容颜,虔敬地欣赏二泉亭石壁上赵孟頫的题字,喃喃感叹道:这就是天下第二泉。
值得称道的是,惠山泉还孕育了优秀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和蜚声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清代光绪年间,无锡雷尊殿道观出了个小道士,名字叫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青年时期双眼因目疾而先后双双失明,人们称他瞎子阿炳。后来他沦为穷困潦倒靠操琴卖唱乞讨谋生的乞丐。他从小酷爱音乐,跟着其父道士华清和学习二胡琵琶演奏技艺,尤其二胡演技日臻精熟完美,达到极深造诣,誉满无锡城内街衢闾巷,人们称他为“小天师”。据说他常在夜阑人静之时,独自摸到惠山泉畔,聆听汩汩泉声,神伴泉中月光,激发如泉的灵感,创作出哀怨凄婉而又感伤的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韵律如泣如诉肝肠寸断,抒发内心的忧愤和人间的疾苦,倾诉着最低层老百姓的酸与苦,祈盼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到来,把镌刻人间酸楚的凄美音符演绎得淋漓尽致。人们在倾听欣赏《二泉映月》时,分明感觉到哀伤悲凉的曲调在揪着心、流着泪、滴着血……据说阿炳一生创作二胡曲、琵琶曲、笛子曲600余首,流传下来的只有6首,其中《二泉映月》最负盛名,成为令人痛彻心扉的绝唱。一泓惠泉水见证了一个民间艺人的悲喜沉浮,阿炳一生遭罹的挫折和不幸,着实令人悲悯心酸。
游览了惠泉,已过中午时分。说实话,这次游惠泉我还有意犹未尽略有不舍的感觉。我又特地到旁边不远的御碑亭欣赏了乾隆御碑题诗,还用手机拍了照。当走到惠山寺门口准备离开的时候,我回过头来,看到二泉亭畔,仍有几个年轻女子在那里驻足流连。
作者简介:刘道新(图左),河南邓州白牛人,生于1951年12月,中学高级教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参加南水北调陶岔渠首引丹工程会战。1975年参加教育工作。《邓州市教育志》主要编纂者。曾荣获邓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阳市优秀教师、河南省成教优秀信息员、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好123旅游网
202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