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溪源出表山,流入潘坑,系楠溪江的一条小溪流。溪中瀑飞潭碧,景色优美,除冠珠潭外,其余四潭称牛脚蹄潭、葫芦潭、双莲潭,双莲潭居上,因二个小潭大小相似横向相连而名。葫芦潭因形象葫芦而名,潭壁如钓台。牛脚蹄潭与牛脚蹄相似而名。七折瀑其中三折瀑布,紧密相连,居双连潭上,状如珠帘,其他四折皆入葫芦潭与牛脚蹄潭之中。……[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溪口村又名合溪村,位于楠溪江东岸岩坦溪出口处。北宋时,始祖戴天旭从仙居皤滩迁来,逐步形成血缘村落。村庄背山面溪,呈半月形,现有人家561户。溪口村是楠溪江中游段的起始点,也是舟筏运输第一埠。昔日村前500多米长的溪潭两岸停舶着一排排的舴艋舟,多时达100余只。溪口村在南宋时曾出过“一门三代四进士”的世家,其中戴蒙、戴侗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著作宏富,史籍有传。该村的东山书院,是楠溪江最早的书院……[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小三峡是石桅岩景区的天然门户,长约3公里。在峡谷入口,乘游船进入,峡谷弯弯,潭水很深,两岸群峰叠翠,人不可攀。船行10余分钟,弃舟登岸,沿栈道前行,两岸青山苍翠,峡内流水潺潺。继续前行,踩石碇步,过阡陌,在林荫中踏卵石步游道可直抵石桅岩。……[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天柱岩挺立山坡,象一根擎天大柱,石柱高约30余米,要十人合抱,气势雄伟,格外壮观。山谷那边又有与些对称的雨伞岩,亦拔地而起,擎天而立,活象一个大蘑菇,长到天空之中,这奇石高约40米,亦须十余人合抱,与天柱岩遥遥隔山冈相望。……[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天桥位于潘坑乡岩龙村,当地人称“吊船岩”,因桥与天相接,故又名“天桥”。天桥座落岩龙村大坪右面山巅上,长3米,高1.5米,宽2米,横挂山巅峰顶,形象一孔小石拱桥,美丽可爱。桥外侧坐着一尊笑口弥勒佛,还有一只站着的猴子,他们一前一后,前者正在哈哈大笑,后者正欲过桥去西天。……[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吊坦�T,在西溪一支流的小山谷内。�T高80余米,�T壁如削,瀑水倾泻,宛若银河决口。吊坦�T景区最美的要算幽静的青山之中的吊带下�T与吊带上�T。吊带上�T,在大��山的深谷之中,瀑高上百米,石壁如刀削一般,瀑水从凹形的石壁间抛出,瀑下的水潭很深很深,潭水很碧很碧,极清幽。越过这溪涧,有石朝天龟守涧,涧中有石门。进石门后,攀爬一阵,便到吊带下�T了。下�T瀑虽不高,仅20余米,但瀑布很宽,约有2米阔。……[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苍坡村南寨墙上有一座望兄亭,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这里还流传着李氏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并和寨墙上那铁臂虬枝,浓荫如盖的古柏构成了一段村落立面活泼灵动的轮廓线。典故:南宋年间,苍坡村有李氏兄弟二人,和睦情亲至深。后因兄迁居方岙村,仍来往不绝。兄筑“送弟阁”,谣望嫡归,而弟构“望兄亭”,以慰思兄之情。……[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为纪念屿北武装,1985年,在屿北村口建造了纪念碑亭。纪念碑高6.3米、碑身长宽各0.9米,碑座长宽各2.3米,著名书法家任政书写碑名:“屿北武装纪念碑”。纪念碑后,建有一座纪念亭,亭基长7.5米、宽5.8米,四面环有1.6米宽的走廊,廊外有水泥钢筋栏杆,亭顶为水泥平台。亭的正面镌刻原浙江王芳题写的亭名:“屿北武装纪念亭”。原瓯北中心县委、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政委胡景碱……[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珍溪景区水岩景区位于花坦乡境内,东邻雁荡山,西、南、北三面分别与大楠溪、太平岩、石桅岩等景区相接,面积72平方公里。景区特色: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奇峰、异石、飞瀑、幽洞,令人目不暇接。花坦古村落群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主要景点:莲花瀑、菠萝岩、雌雄岩、龙滚洞、仕女峰、天柱峰、花坦村、廊下古村落、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孝思祠)等。……[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娄坑�T位于瓯渠至巽宅的古道旁,�T高约60多米。瀑始于一,后分为二,成“几”字型,从石壁喷泻下来,飘飘洒洒,宛若游龙。当瀑水洒到中段岩障后,与石壁一撞,又分成两支小瀑,穿崖钻壁,形成八字瀑。……[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