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4月25日,括苍中心县委在鹤盛彭德堂大屋中堂楼上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会议宣布了浙南地委关于将括苍支队改称为中国人民浙南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的决定,整编和扩大。 会后,第三支队在鹤盛村北首溪边空地召开扩编大会。邱清华宣布括苍支队改称为中国人民浙南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周丕振任支队长,邱清华(兼)任政委,仇雪清任政治处主任,支队下辖3个大队,9个中队和直属机炮连、警卫排等……[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谢文锦(14―1927),永嘉县潘坑村人。191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后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秋,毕业后回到家乡主办岩头高等小学,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师生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19年春离乡赴沪,在《新青年》杂志社工作。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受党指派,同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前往莫斯科东方主义劳动者大学……[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下嵊村在永嘉县西北部,楠溪小源上游之畔,是西溪和楠溪的交通要道。南通��湾,乘船可到温州;北至界坑,可到缙云、仙居。溪水从村前而过,溪滩广阔,村边依溪而筑一条孤形的城墙,有几十个眼,城墙两端有寨门,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1929年11月,石染乡下坑口村农民章华在此建立了一支红军游击队,后来被编为红十三军第一团第二大队第三营。此后,该村成为农民武装斗争和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红一团第一大队第二营每次……[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永嘉县是老根据地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策源地。自1924年温州支部成立以来,永嘉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数先辈为了国家的、民族的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永嘉县历史纪念馆,位于永嘉县上塘镇屿山公园。纪念馆建于1993年,为坐西朝东、钢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纪……[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1929年,浙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粮食颗粒无收,又加税增捐,人民负担加重,百姓怨声载道。正在这时,仙居一和尚到西内茗岙、平坑等地以造桥的名义,骗取银元500枚,被茗岙农会悉数没收。和尚到四里郑庄向民团头子徐敏臣“告状”,徐敏臣派团丁到茗岙捕去农会会员4人,并夺去银元。茗岙农会负责人陈明善请求邻地农民相助。在党员的策动和引导下,11月13日,由胡秀、陈明善、杨岩斌、陈奇泉、……[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黄山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大若坑东北部山坡上,山高田少,土地贫瘠,村民生活贫穷。但从黄山翻越大源山坳,便是五氵束鸟龙溪。当年胡公冕在龙溪宣传时,该村青年曾受过教育,胡公冕也曾到过此,传播种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时,该村仅28户人家就有20多人参加了红军。 1930年10月上旬,大若坑红军负责人陈时章、陈时党召集红军战士在黄山开会。大若坑地痞发觉后立即纠集民团,窜到黄山找人。他们认为红军……[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藤桥镇石��村有着悠久的传统,良好的群众基础,战争时期,永嘉县委的一些重大活动都在这里得到顺利开展。该村曾为永嘉县委机关常驻地之一。 1946年,永嘉县委在泽西、泽临、纸山一带开辟新区,开展活动,发展党组织。为了进一步壮大党的组织,并为温州的培养造就大批基层干部,1948年11月上旬至1949年1月28日,永嘉县委以石��村为主要学习地,流动举办了党务干部培训班。1949年1月……[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屿北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民风淳朴,曾是土地战争时期红十三军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瓯北县委的主要驻地。1945年3月2日,永嘉县警备队妄图破坏该机关。屿北民兵拿起火、锄头,击退军的进攻,缴获了岩坦乡公所、溪口所的武器,史称“屿北武装”。随后,县委在此建立了瓯北抗日武装中队,后同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合编为700人的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表山村地处海拔500多米的永嘉县中西北部山区,距红十三军军部驻地五氵束鸟村10余公里。该村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北通仙居,回旋余地大。同时,村里富户多,可解决给养问题。因此,红十三军创建后,即把该村作为后方基地,红十三军总部也经常驻在此。 红军在军事活动前,常从表山村集0发,后又回该地休整。1930年3月1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攻打处州城(今丽水),战后回到表山等地休整; 5月15日,胡……[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