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123旅游网。
搜索
  • 经行峡

    经行峡

    位于大龙湫景区。指雁渡堤(能仁寺前东南水口中)至东龙门的那一段山峡,取名于唐贯休“雁荡经行云漠漠”赞语中的“经行”二字。峡两旁峰峦险拔,岩壁陡削,境极清幽。在峡内右手面山坡平地上有座化身亭,砖砌,八角,亭高约4米,右卷门高约2米,宽约1.5米。顶上有之个通天孔,亭左侧各有一大一小的透气孔。这是宋代建筑,为僧人园寂后火化用的亭子。……[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东祭

    东祭

    最值得称道的是七曲下的钟潭和四曲中的梅雨潭,前者潭上有瀑,瀑上有潭,形、声、色皆绝;后者潭深水碧,盈而不涸,引人遐思。介绍东西二祭(音)为玉甑峰的两翼。西祭以峰岩取胜,东祭则以瀑潭见长。东祭全长七里,迂回七折,两岸山石嵯峨,幻化出许多景观,它多瀑多潭,经年溪水淙淙。东祭有溪名东龙街,迂回七里,串连了一系列各擅胜场的碧潭:钟潭、连珠潭、小龙潭、梅雨潭、莲花潭,穿插于这些碧潭之间的是浣纱瀑、马尾瀑、梅……[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程氏古民居--程奕墓

    程氏古民居--程奕墓

    程奕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岙底村龟山西麓,坐南朝北。墓葬为块石砌圈椅式,上下三坛,墓前正中设一卵石砌甬道。墓室略上拱,内外两层块石砌墓圈。三坛祭坛平面均呈八字。第一坛立面左右有程奕后代墓碑两方,为清代。第二坛正中立任道逊书写的墓志铭,青石材质,残损,须弥座底座。第二坛与第三坛间中部设两级踏步,第三坛与甬道间设三级踏步。墓圈立面均为块石对缝斜铺,祭坛用方块石错缝平铺。程奕墓神道门位于临江镇岙……[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北斗洞

    北斗洞

    位于灵峰景区。古称伏虎洞,因洞口正对着伏虎峰而得名,后因道家礼拜北斗元君,而改今名。此沿位于观音洞左侧。洞上岩壁有大蝠之形,洞口俯视亦有岩似大蝠飞升,洞顶有横石似青龙入洞,还有水痕似白龙腾飞。洞浅而阔,阳光充足,洞内凌霄殿,筑有四层道观,幽静有致。另有“青石卧龙”、“金鸟玉兔”、“倒挂青蛙”等景观。……[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东南屏障

    东南屏障

    近东洞。从爱山亭南行,举首可看到一处孤峰矗立,全峰由三块巨石构成,呈“品”字形。走上几十级石阶,大有泰山压顶之势,这就是南雁众多奇峰怪石0类拔萃的锦屏峰,又名石屏风、石门楼。这里历代都是南雁荡山主要景点,开发于唐代中期,宋时称石门楼。宋代陈有功有“百里周遭雁荡山,石门天设不须关’诗句,清代黄青霄有“拔地嶙峋列画屏。潆洄水抱数山青”诗句。此峰高33米,宽50米,厚约4米。主峰下一洞门,高4米,宽6米……[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方洞

    方洞

    位于灵岩景区西面,洞内有三处滴泉,积水可饮。洞口有百余米的栈道,在绝壁中架起,险峻非常,许多人不敢尝试,近年筑以栏杆,才有安全之感。缆车40元,可从山底步行至方洞,省去缆车费。响岭头乘景区公交车2.5元可达方洞路口;也可出大龙湫后搭景区公交到方洞。……[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东洞

    东洞

    东洞位于南雁荡溪石岸。洞口朝南,呈圆门状。口之左壁镌有“东洞”两巨字。站于洞口,风从洞出,夏日沁人心脾。出洞口为一直径8米许朝天洞,洞壁直立,高可20多米。在东北洞壁上方,沿有笔直如柱的华表峰,高40多米。其下石梁横空,呈半圆形门,上刻“东天门”,入内便是会文书院。……[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集云道院

    集云道院

    集云道院始建于8年(唐龙纪年间),宋祥符六年赐“静慧院”额,宋宣年间改名“集云观”。明洪武年间并入白鹤寺。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重建“静慧寺”。据《白石山志》载:“当其盛时,高甍巨槛,金碧辉煌,住僧数十人,钟韵梵音,早夜不辍,号为丛林。”1920年(20年)8月、1922年(11年)9月,连遭台风袭击倒塌,1931年(20年)有云游道人叶明达和信宝,募缘重建至今。道院座落在横山南麓……[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雁荡山

    雁荡山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全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景点550多处,辟有景区,其中灵……[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接客僧

    接客僧

    位于灵峰景区入口。又名石佛岩、老僧岩。此岩酷似老僧秃顶披裟,朝东南方,拱手做迎客状。清人有这样描述这一景致:“兀然山口立,笑引往来人”。观景指南:最理想地点为石佛亭。在水涨新桥头向西南观望,也颇为真切。……[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Copyright © 2019- how1234.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